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新闻 > 中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

中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

2013年05月23日 00:00:00 访问量:55

中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

2013年05月23日 11:00:45 访问量:70发布人:马瑞敏
每个人的喜、怒、哀、乐表达着内心的独特感受,表达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,同时也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。喜怒哀乐就是情绪的形式,情绪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态度,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。可见,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,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。 
   
  一、情绪的功能和情绪管理 
   
  情绪是人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,这种活动的存在对于个体的生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。简单来说,情绪对人的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:(1)适应功能。情绪是个体生存、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,因为情绪引起的生理反应能够发动身体能量,使个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,便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。(2)动机功能。情绪可以对个体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或增强的作用,从而更有力地激发个体行为。(3)组织功能。情绪可以影响到其他心理活动的组织。(4)信息功能。情绪可以向他人传递个体的内心感受和需要。 
  既然情绪有这么多功能,个体要更好地发挥和运用情绪功能的积极方面,尽可能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培养积极情绪,避免和处理好消极情绪。可以说,情绪与我们如影随形,能否妥善管理情绪影响到个体的生活质量、人格发展、学业进步和人生幸福。 
  情绪管理教育在中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,这是因为中学生所处的特定发展时期容易出现一些情绪问题。但是在中学教育的现实中,与教学相比,情绪管理教育却相对缺乏。与浸润着理想教育和理性思考的父辈相比,今天的中学生身处文化和价值多元、知识和信息空前开放、自由和个性张扬的时代,却很少接受关于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的教育。中学生经常接触的流行歌曲、QQ聊天、网络游戏,一方面对情绪起到一定的疏导宣泄作用,另一方面又往往加重了负面情绪的“泛滥”。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妥善管理情绪,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,就显得十分重要了。 
   
  二、区分中学生的不良情绪和正常情绪 
   
  许多教师时刻关注着中学生的情绪,这是人之常情,因为他们怕情绪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业。教师一旦发现中学生的情绪有什么不妥的地方,都希望马上把它调整到最好。但是中学生的情绪波动与成人不同,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,而且正处于青春期,其心理的稳定性较差;他们的情绪波动幅度较成年人大,频率也较成年人高;其情绪波动,甚至有时候消极情绪的产生,都属于在中学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正常现象。如果情绪波动在正常的范围内,不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,只有当情绪波动超出正常范围,产生过度的不良情绪时,教师才有必要进行干预。如果教师过于干涉中学生正常范围内的情绪波动,反而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。因此,区分中学生的不良情绪和正常情绪波动是十分必要的。 
   
  三、协助中学生做好情绪管理 
   
  对于成年人来讲,情绪管理主要通过本人身体力行来进行。但是中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,心理仍不够成熟,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情绪的能力,但自我调节的力量毕竟有限。因此教师可以协助学生管理情绪,尽可能地防止他们产生情绪问题。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,使他们能有一个宽松健康的环境,降低他们产生情绪障碍的概率。 
  (一)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,帮助学生形成合理认知 
  认识自己最难,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,自己都是“一个熟悉的陌生人”。在情绪上,每个人都有“天使”和“魔鬼”的两面(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)。学校可以通过普及生理和心理学的一般知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。同时,通过换位思考和同理心沟通来认识他人,学会人际沟通,在对待别人的情绪上,让学生能做到“察言观色”,了解他人感受和需要。 
 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,情绪受认知的影响很大。对于同一个问题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,相同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。积极的认知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,消极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绪体验。因此,努力改变认知的方式,使用合理积极的认知方式,无疑是管理情绪的一条重要途径。 
  中学生认识事物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,具备了独立认知的能力,这种独立的认知能力恰恰成为教师从旁教导的一种契机。中学生往往认识问题比较片面,比较激进,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合理的思维方式,更合理地认识问题。 
 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,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发展的“独立与依赖”并存阶段。他们的独立意识发展起来,他们开始试图在人际交往中施展和证明自己的独立。如果交往成功,他们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,并对自己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有了自信。一旦交往失败,这种失败会给他们当头一棒,他们会感到受到了初进社会的沉重打击。这一点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早就指出:“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,也造成了一定时期内的同一性混乱。”这就是所谓的青少年发展中的同一性危机。乔纳森·布朗在《自我》一书中谈到中学生成长中的“自我”发展时说道:“个体提升的自我意识表现为两个形式,一是对自我的过度关注,二是关注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。”正是因为这一变化,中学生特别渴望人际交往,人际交往的成败对其情绪影响很大,成为情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。 
  中学生重视人际交往,也非常希望人际交往能有一个好成绩。但是由于他们各自的性格特质的原因,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失败,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。正是由于中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高期待,他们也会受到异常沉重的打击。加上其身心发展正处于飞速的发展时期,不够稳定,调节能力不强,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也不尽如人意,所以很容易由此造成消极的情绪反应。这个时候,教师及时纠正他们对人际交往认知上的偏差就显得尤为迫切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人生经验丰富的优势,教育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,完善其认知能力。 
   (二)创建良好的人际氛围——信任、沟通、接纳、开放 
  对于情绪的“治疗”,不太像生病吃药,药物通常通过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来缓解病情,而对于情绪的调理,其目的不是“杀死”坏情绪或是“抑制”住坏情绪不让其流露出来,而应该给不良情绪提供一个发泄的渠道,引导不良情绪以恰当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,以免不良情绪被压抑,影响到身心健康。 
  中学生常会有这样的感觉——有什么事情一定要瞒住教师,不管自己心情怎样也不愿意让教师知道。据去年北京市对全市中小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,中学生出现烦恼和问题,最愿意沟通的就是寻找同伴和同学,再次是通过网络,教师和父母都被排在较为*后的位置上,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也让人很担忧。也许有的学生对学校、对教师、对家庭、对家长没有如此程度的抗拒,但也不会主动把心情与教师、家长分享。这种情况教师经常会遇到,责任并不都在学生身上。这是中学生青春期独立性增强的一种表现,但同时也反映出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不够宽松和民主。 
   中学生对学校和家庭的这种排斥是比较糟糕的一种情况。因为若是中学生认为该在情绪问题上和教师、家长划清界限各不相扰,想独立承担和解决所有的情绪问题,那就意味着所有的情绪——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——都必须由他自己去承担。而实际上,情绪如果能够与别人分享,忧愁可以比较容易的排除。因此,能够让中学生不排斥学校、家庭,愿意与教师、家长分享自己的情绪是相当重要的。 
然而我们知道,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,其独立意识显著增强,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,更倾向于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,并把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看成“成熟”的标志。然而不幸的是,他们尚不具备完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,依赖性还较强。他们自以为能够圆满地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,结果却可能走很多弯路。因此,应该让中学生知道,与长辈一起分析讨论自己的问题,共同寻找解决之道,并非是丢人的事情,也不是“不成熟”的表现。相反,教师、家长参与其问题解决并不是对他们的一种监控,而是一种“协助”。这个道理也许中学生自己还不能完全理解,因为他们确实正处于充满着矛盾和相对闭锁的青春期,在这种情况下,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,从行动上向学生展示这些道理。 
  1.双向沟通,与学生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。沟通和交往都需要一种双向的互动,就像交往中你不但要经常帮助别人,为了维持这种交往,需要互动,即你也要适当地、“艺术化”地求得别人的帮助,尽管有时你并不是那么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,不然,交往就无法很好地继续。有时候,教师需要在中学生面前示弱或是出糗,这样对于教师跟学生的交往或许很有好处。教师可以在与中学生闲聊过程中,向他讲述自己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事情,甚至可以向他诉说烦恼,把自己碰到的麻烦和盘托出,告诉学生你的体会、你的想法、你分析这件事的过程、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到的阻碍、你的情绪等等,只要是你感受到的东西,都可以拿出来与学生分享。也许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教师不太习惯这样做,也许觉得这样有失为人师长的脸面,甚至,有些教师会觉得,区区一个中学生能懂得成年人的事?管好自己就不错了。然而,教师应该知道,与学生分享你的感受,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:拉近与学生的距离,取得学生的信任;展示你的成长经历,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;构建良好的崇尚沟通的氛围。 
  2.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学生。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被接纳、被鼓励,无论是独立性很强的学生还是习惯依赖的学生;无论是自信的学生还是容易畏缩的学生,无一例外。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学生呢?正确的做法是,认真对待学生向你抱怨的每个问题,理解他、同情他,跟他说:“是啊,这确实是个问题”;或者“我年轻的时候也碰到过这类事情”,让学生觉得情绪可以在教师这里得到承认。同时,当学生情绪低落时,教师要表示出理解和认可,设法让学生把情绪问题说出来。要知道,发泄也是排解不良情绪的途径之一,只要发泄情绪的方式合理,应该允许学生表现软弱。 
  (三)调整好自己的情绪 
  既然环境氛围对中学生的情绪会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,那么作为教师——学生接触较多的长者,也应该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,为学生树立榜样,同时也为营造好的班级、学校气氛做出贡献。同时,教师如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绪管理者,那么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。 
  在当代的教育中,教育者应当扮演什么角色?我认为,他应当是一个观察者,细心捕捉学生的特点和优势,引导他们发挥所长;是一个促进者,对任何看法和开放的态度,不否定、不代替、不灌输,适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撑,帮助营造恰当的氛围,启发学生深入思考、投入行动。 
 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教育过程中的罗森塔尔效应(由于他人的期望和热爱,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),充分地信任学生能做得好,并满怀希望地期待他们的成功,学生的表现就会向你所期待的那样发展。所以,让每个教师都努力,帮助中学生做好情绪管理。 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磨练意志品质 争做优秀学生
编辑:教育网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濮阳市濮阳县教育局 特此声明。